最新消息:

亏掉100万后,80后宝妈在广州摆地摊

地摊经验 创业经验分享网 21浏览 0评论

  从事服装工作将近10年,09年从单位辞职出来投身服装行业,批发,零售,卖场,摆摊,都做遍了。从南到北,再从北到南,姐我从鳄鱼进去,到壁虎出来,十年间,在服装行业这趟混水里,我摸爬滚打,血汗泪交织。

  静下心来回顾自己失败那几年,觉得还是蛮精彩的,有血有肉。简单概括一下:辞职出来开第一间服装店,傻白甜,遇到上一手炒铺,自己每个月要给付几百块租金。生意不好,开第二家间,为的是好调货。寻门面的过程中遭遇宝马男威胁,恐吓,最后动用私人关系才得已解决。靠套现信用卡开起来的第二间店注定又以失败告终。第三间店″临危受命″,它的出现是为了挽救前两间。没想到,第三间店竟然活了。彼时,十三行对面有个新商场成立,自以为聪明看到商机的我听信所谓的内部消息,竟再次套现信用卡果断炒铺(现在看来,就是作死的节奏。)结果可想而知,死得有多惨,十几万投下去,水花都没打一个。如此一翻折腾下来,四五十万″壮烈牺牲″。2010年底家父病危,到11年4月去世,这段时间一直无心管理店铺。家父去世后到11年底,三家店铺勉强维持,豪无利润可言。11年底,北方一个朋友邀请我北上发展。以前因为″父母在,不远游″,现在想换个环境再拼一把。2012年初,一个人先飞到天津,唐山,北京探路。发现市场很大,南货在北方非常受欢迎。于是,一回到广州,马上把三家店铺转掉,不顾一切地向唐山进发。把在广州犯的错延续到北方,一开始眼光太高,直接在万达广场租了个写字楼做展厅,然后刊登广告,做批发。只一年半的时间就挥霍掉四十多万……

  如果不是女儿的意外到来,我可能还会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,继续在北方幻想着我的发财梦……

  回到广州后的我迫于生计压力,望着一大堆货,即使怀孕了,又折腾起了一家临租铺,贱卖清货……生完女儿出来,从摆地摊开始,一切就像回到十几年前刚到广州的我……又三年多过去,我竟然在地摊里″杀出一条血路″……

  以下是姐多年的实战经验,不喜莫喷,愿,天下少点”壁虎″。今天,来说说我的地摊实战经验吧,还是那句话,来者是福,见者有缘。

  菜市场摊位散租,每天有不同的人摆,我们称之为走场。你摆一三五,我摆二四六,租金一般在每天100到300之间,卖什么的都有。这样的好处是不用一下子投入非常多的钱,算是小本创业的一种。摆熟了以后就可以加在一个群了,哪里有位置,哪里生意不错,大家可以在群里资源共享,我们称为″放位″群。摆摊的最新一代了,我们行内人叫″走场″。意思就是没有固定的场地,今天在这里,明天在那里。前几年做这一行还是蛮赚钱的,一个月一两万不是问题。现在做的人多了,价格越来越乱,租位也越来越贵,如果碰上天气不好,就有点麻烦了。

  1、定位,定位,定位!时间和位置的精准定位非常重要。如果你想卖童装,可以去幼儿园,小学还有居民区和菜市场附近。如果你是卖少女装的 ,可以在大学城附近。如果你想要买少淑装的,可以在地铁口,公交站台,还有居民小区附近。无一例外,以上几个地点,人流的高峰期基本都集中在下午的5点以后。因此,我强烈建议,摆地摊,没必要摆足一天,找准时间和地点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2、个人经验,即便是摆地摊,货源的质量也要好,因为好的质量,是你回头客的重要保证。衣服具有强烈的体验感,如果买回来的东西,穿着不舒服,不自在,那么,即便东西再漂亮,也很难形成二次交易。很多人可能会说,质量好的东西进货价也不便宜啊。是的,在服装行业,有两种货源,一种叫“现货”,即当季生产,当季销售的;另一种叫“尾货”,顾名思义,尾货的意思就是现货剩下的 ,断色断码,甚至是过季的产品。因为追求时尚,以前开零售店的时候,我也是进的现货,结果,几年时间不到,亏了差不多100万。现在,我摆地摊,每年收入能有二三十万,最关键的一点就是,我卖的是尾货!尾货的进货价一般都比较低,所以,才会有如此高的利润。(我进的货源,夏装一般不会超过10块,冬装羽绒一般在30到40之间)大品牌的尾货,质量是非常有保证的。顾客都不傻,即便不懂服装的专业知识(面料成分),也会通过触摸来感受质量。

  3、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。在保证“质”的 前提下,以“量”取胜,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“薄利多销”了。举个例子,一件衣服,进价10块,你卖100,按正常的,你一天估计也就只能买一到两件,算2件吧,利润180。但如果,同一件衣服,你卖50,一天卖10件8件,那是很简单的事情。按8件算,利润也有320了。我是这样子做的:我夏装进货价基本在5到6块,里面什么都有,新货上市,连衣裙和长裤30,T和短裤上衣什么的20,一般就这两个价钱,不会搞得太复杂。收回成本赚了一点点后,剩下不多的我也不急,先把它放起来,等过段时间,几个牌子的尾货集中起来,然后再统一清货,连衣裙20,其他的10块。如果你第一天卖30,第二天就卖20,那么你死定了 。不知道大伙看到了没有,我的零售价,一般都不会定得太高,太狠。细水长流才是“王道”。我的经验是,在一个客人身上赚100块钱,比在10个人的身上每人赚10块钱要容易得多。现在,我基本上就是服务那么几百个熟客就已经足够了。

  4、即使是摆地摊,也千万不能让客人讲价,否则,你不是做死,你是被客人讲价“讲”死的。因为只要有一个客人讲价,那么其他的客人都同样也会讲价的。更离谱的是,讲价并不是“一来一往”就可以了的事情,它是无数种可能的死磕和纠缠。有些人的讲价本领会气死人。不管你信不信,反正我是从来不讲价的 ,从来不!即使是摆地摊。(我上面已经说了,我卖的零售价不高,如果这样的价钱都还讲价,那这样的客人,要来也没意思)。

  不讲价的前提是,你的零售价足已够低了,比普遍行情都要低,比如,一件质量很好的T恤卖15,如果客人还要讲价,你就微笑地告诉她,“你去淘宝买吧,那里9块9还包邮呢!”我不骂人,我省点力气。

  5、统一一种类型或风格。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风格,我是做品牌尾货的,这个问题,对于我来说好解决。怕就怕那些自己进现货的,东一家,西一家的,什么类型,什么风格都有,看起来不伦不类的。这是很多新人甚至老手都会犯的大忌。我的建议是:如果接下来的一个星期,你卖的都是少女装,那么,我基本上都会在那么几家进货。

  6、货源,这是行业的秘密,没事,今天我也告诉你。我在广州做尾货,我的货基本都是在“广大”和“锦东”或“昌岗”进的。懂的人基本都知道,这几个市场,你慢慢挑,认真选,还是能掏到好东西的 ,关键是你还要懂得看货。

  服装店经验:

  1、零售店四季上货的黄金比例应该是2:4:1:3。春秋两季为过度季,时间很短,短到很多人甚至会忽略它的存在,成交量不大。夏季时间跨度大,天气炎热,更新快,一天换三套衣服的大有人在,因此,铺货量一定要大。很多服装店赚钱都是靠夏装的。

  2、″冬重款式,夏重料″是本人独创的经验。意思是冬装进货侧重于款式,夏装则主要看面料。冬装多为大衣等外穿的,没有直接接触皮肤,尼龙化纤或棉等相差都不大。由于外套不一定天天换,使用频率不高,因此款式显得非常重要。一件衣服穿十年八年都不过时的,这就是经典款,比如英伦风衣和小西装,这样的服装变化不大,年年都可以卖。至于夏装,因为直接接触皮肤,感觉是最重要的。尼龙化纤等不透气,夏季我基本不选这些面料。棉、麻和雪纺是夏季服装的首选面料。一件夏装,如果面料不好,即便款式再漂亮,穿着不舒服,我基本不考虑。试想,你会在夏天顶着一件皮草满街跑吗?

  3、夏装以连衣裙为主,冬装以毛衣和外套为主。当你不知道卖什么的时候,你就进打底裤!打底裤!打底裤!就行了。带弹力,橡皮筋松紧裤头的棉质打底裤,简直就是销售神器,一年四季,365天都可以有。

  4、有码数的裤子尽量少进,尤其是长裤,库存压力太大了。裤子基本上是整手整手批的,零售却是一条一条的卖。以牛仔裤为例,码数从25到32,一个款就好几条了,你卖到猴年马月?头尾几个码,基本只能压仓底了。以我的经验,裤子最多中、大到加大三个码,小码能不要就不要,现在的人普遍偏胖。大一点点你可以建议顾客勒皮带,但是小一点,哪怕真的只是一点点,都不好卖,勒得难受。

  5、凡是带珠片,窝钉,项链等装饰一体,不好拆卸的服装,也基本少进,因为不好″侍候″。现在的人,衣服很少手洗的了。像这些自带装饰,不能放进洗衣机的主,顾客会觉得麻烦。你要记住,是衣服为人服务,而不是人侍候衣服。

  6、最后,也是最重要,并且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,那就是“风格”。服装店从一开始就应该制定属于自己的风格,绝对不能今天“日韩系,”明天“森女系”,又或者乱七八糟的什么衣服都进,看到别人卖什么就进什么,也不管它什么风格,这样,显得不伦不类的。你见过“李宁”卖西装的吗? 千万要记住!(此处重复一万遍)

  最后说一句,不要问我要货源,大伙可以在网上加点尾货群试试看。″服装库存″,″地摊货源″,″品牌尾货″等等。

原文作者:委屈的孕妈  写作日期:2017年7月  原文链接:天涯  作者公众号:

转载请注明:创业经验分享网 » 亏掉100万后,80后宝妈在广州摆地摊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
表情